離譜:攔截不上傳智能視頻報警設備的違章行為,年收費350元
在商業社會中,免費模式是不可能持續的,移動互聯網發展多年,免費經濟也愈加推進不下去,當互聯網人口紅利要被吃盡后,通過免費來獲取用戶、流量、黏性的方式,就不再適用了,所以現在的APP大多開始收費,以前免費的要么關張,要么收費,或者從低價到漲價。
商用車車聯網行業也有部分地方學過免費模式,比如辦套餐送設備(類似送手機),但多是無疾而終,但依靠行政力量來推動的免費模式,又會如何?廣東30萬臺重貨、渣土等營運車了安裝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設備之后,廣東的道路運輸安全生產形勢得到大幅改觀,在推進過程中,其實一直有問題存在,尤其是費用問題,實際上廣東相當部分的司機是自掏腰包買單安裝,且據IOV114了解,很多設備企業的費用結算都有拖延,甚至有部分現在也還沒收到。在應用過程中,該技術也一直存在一些問題未解決,如設備安裝損壞車輛CAN總線,紅外線刺眼等。
因此,也希望其他地區在設計市場化模式時,能更為完善。實際上,就IOV114而言,更希望各地能在國家政策明確后,再借行政命令,來推動智能視頻監控報警技術的應用,不管是強制應用,還是政府鼓勵,還是財政補貼、鼓勵等,都是有明確的買單者和獲益者;也希望實施時能夠分級考慮,駕駛行為良好的普通重貨車輛司機可以申請免于安裝車內攝像頭,而重點在于盲區監測、前向碰撞預警、偏離車道預警,甚至于緊急制動等。
最近IOV114更是看到一個匪夷所思的爆料(希望并不是真的),即有運營商推出一個新服務,即有司機如果不希望自己的駕駛違章行為不被設備采集后上傳到監管平臺,一年只需要350元即可。我們知道現在監管考核比較嚴格,駕駛違章行為可能一定程度上影響運輸企業、駕駛員的考核,如果違章次數較多,很可能會被企業、管理單位重點教育、學習,也可能影響其接單。但不知道這些運營商想過沒,如果出了事故倒查下來,他們會不會要承擔責任?當然,如果是本身設備重復報警,這種屏蔽本來就應該是平臺應有的服務,或者應由設備企業來改善,如果他們屏蔽的是一些不是很嚴重的駕駛違規行為,如抽煙,吃東西等,那就說明這些違章行為的預警閥值可以放寬。終歸不能因為蠅頭小利,最后得不償失。
卡友之家的文章如下:
2021年,廣東省相關政府部門推動全省30萬重型貨車、渣土車等完成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設備的安裝工作。近日,多位司機反饋,裝了這套視頻監控系統后,損失慘重。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兒呢?
暴力嫁接電源線
出問題廠家不三包
從卡友發來的消息可以了解到,在另外加裝了視頻監控以后,出現了一系列問題。
首先,因為視頻監控是后加裝的,會破壞車輛的CAN線路結構,一旦產生問題,廠家會以線路被改裝的理由不對電路質保(編者按:該問題2021年就有曝光,但看起來到現在還沒解決)
紅框標出的部分就是裝這套系統改裝的電路
據悉,該型號設備有4個攝像頭。行車記錄儀、顯示屏等新設備,需要在駕駛室內改電路。有些是被暴力破開電源線直接嫁接的,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有卡友反饋,在安裝這套視頻監控后,車輛曾出現燒大燈、燒保險絲的情況,駕駛室還經常能聞到焦糊味。
攔截違章不上傳平臺
卡友每年還要多花350元
安全是一方面,關鍵是現在還要卡友另外多花錢。雖然說是免費,但很多都是司機買單,當時有車隊咨詢過保險公司,但彼時保險公司稱還沒接到上級通知可以由保險公司承擔安裝費用,但交通局又要求限期,否則車輛營運證年審不給過。無奈之下,車隊只能先找司機出錢,收費至少在3500元。根據地方不同,繳納的安裝費也不一樣,每年還需要額外繳納600元的服務費。如果想要免費安裝也可以,必須要在中標的保險公司連續買幾年的保險,而且必須要買全保才行。權衡利弊之后,不少司機最終還是自掏腰包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
更離譜的是,還有一個攔截違章不上傳的收費服務。
另外,這個視頻監控會出現誤判的情況,一旦使用牙簽等物品,視頻監控誤報以后,也沒辦法消除后續影響。
因此,為了避免誤報產生的處罰,車隊將視頻監控的委托給第三方,卡友們不得不向第三方交納一年350元的費用,幫助攔截違章不上傳平臺。
不能屏蔽使用
否則營運證年審不給過
有人可能會出主意,不能把視頻監控關閉嗎?答案是不能。
卡友稱,一旦關閉視頻監控,只要有高速路ETC移動軌跡,監管平臺就會判定司機屏蔽使用監控設備,不但面臨罰款,更重要的是不給車輛年審營運證。
一舉一動都在監控下
毫無隱私可言
卡友認為,如果上述這些問題都還算是小問題的話,那下面這個他認為都不好意思說出口,那就是“隱私權”。
現在的視頻監控有多個探頭,無死角拍攝駕駛室內的一切行為。有些貨車都是夫妻車、長途車,所有的一舉一動都在監控的監視下。
還有一點,正對駕駛員的攝像頭,夜晚紅外線十分猛烈,卡友直言被照過一陣子后眼睛很不舒服,最后不得不用貼紙擋住紅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