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區域走向全國,北斗導航正在積極的闊步向前,2018年11月19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發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顆北斗導航衛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向北斗網記者介紹,此次任務的成功發射,標志著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邁出從區域走向全球的“關鍵一步”。
楊長風總設計師介紹,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將于今年年底前開通運行,向國家和地區提供基本導航服務。
北斗系統建設在工程全線的團結努力下,實現了“中國速度”。短短1年時間內,先后完成11次發射任務,將19顆北斗三號導航衛星和1顆北斗二號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組網發射間隔17天,創造了北斗組網發射歷史上高密度、高成功率的新紀錄。
北斗三號不僅覆蓋范圍提升至全球,在技術體制上也實現性能提升和服務擴展,定位精度提升2.5至5米,較北斗二號提升1至2倍。在北斗二號向北斗三號過渡過程中,能夠確保老用戶無感知,新用戶提性能,最終實現技術的新老更替。
楊長風總設計師介紹,北斗三號衛星采用了更高性能的銣原子鐘和氫原子鐘,銣原子鐘天穩定度為E-14量級,氫原子鐘天穩定度為E-15量級。北斗三號衛星通過采用星間鏈路等新技術,空間信號精度可優于0.5m。北斗三號衛星增加了性能更優的互操作信號B1C,同時,在全球系統中,將B2I信號升級為性能更優的B2a信號。
此外,北斗三號系統在進一步提高基本導航服務能力基礎上,按照國際民航標準與國際搜救衛星組織標準,分別提供星基增強服務與國際搜索救援服務。在兼容北斗二號短報文服務基礎上,服務容量提升10倍,用戶機發射功率降低10倍,短報文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用戶終端小型化、集成化,使用更方便。
后續計劃,2019年至2020年,將發射6顆北斗三號MEO衛星、3顆北斗三號IGSO衛星和2顆北斗三號GEO衛星,2020年服務范圍覆蓋全球,2035年前還將建設更加泛在、更加結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
楊長風總設計師介紹,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將于今年年底前開通運行,向國家和地區提供基本導航服務。
北斗系統建設在工程全線的團結努力下,實現了“中國速度”。短短1年時間內,先后完成11次發射任務,將19顆北斗三號導航衛星和1顆北斗二號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組網發射間隔17天,創造了北斗組網發射歷史上高密度、高成功率的新紀錄。
北斗三號不僅覆蓋范圍提升至全球,在技術體制上也實現性能提升和服務擴展,定位精度提升2.5至5米,較北斗二號提升1至2倍。在北斗二號向北斗三號過渡過程中,能夠確保老用戶無感知,新用戶提性能,最終實現技術的新老更替。
楊長風總設計師介紹,北斗三號衛星采用了更高性能的銣原子鐘和氫原子鐘,銣原子鐘天穩定度為E-14量級,氫原子鐘天穩定度為E-15量級。北斗三號衛星通過采用星間鏈路等新技術,空間信號精度可優于0.5m。北斗三號衛星增加了性能更優的互操作信號B1C,同時,在全球系統中,將B2I信號升級為性能更優的B2a信號。
此外,北斗三號系統在進一步提高基本導航服務能力基礎上,按照國際民航標準與國際搜救衛星組織標準,分別提供星基增強服務與國際搜索救援服務。在兼容北斗二號短報文服務基礎上,服務容量提升10倍,用戶機發射功率降低10倍,短報文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用戶終端小型化、集成化,使用更方便。
后續計劃,2019年至2020年,將發射6顆北斗三號MEO衛星、3顆北斗三號IGSO衛星和2顆北斗三號GEO衛星,2020年服務范圍覆蓋全球,2035年前還將建設更加泛在、更加結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