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危險品物流生產企業大多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但需求比較分散,導致危險品物流配送路線過長,潛在風險較大。同時由于鐵路運輸能力的限制,道路危險品運輸量大,運輸成本高,運輸風險大,運輸效率低。
針對危險品物流行業,公安、交通、質檢、環保、衛生以及工商、稅務、海關等部門都制定了推動本行業發展的有關法規和規定。然而,管理部門太多導致企業左右為難、無所適從,職能交叉導致部門之間的爭利諉過時有發生,相關部門間的協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盡管各級管理部門都出臺了關于危險品物流信息化監管的法規及相關標準,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同時,危險品物流企業信息化監管能力較低,缺乏對危險品生產、倉儲、運輸、搬運全過程的信息化監管,危險品物流全過程信息化監管脫節。
應急管理部門對危險品物流事故處理尚未建立快速反應的有效機制,對危險貨物的危害認識不足,相關防范、救援措施不能及時跟上,往往貽誤施救時機,造成二次事故。
隨著危化品物流運輸企業規模的擴張及業務的不斷發展,如何在確保物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是危化品物流運輸企業當前和未來發展所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
危險品進行數據管理的必要性: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危險化學品的生產、運輸和使用每年都在以1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加。與近年來化工物流行業整體高速成長態勢相適應,包括危險品物流在內的相關化工物流需求均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
隨著危險品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長,危險品物流企業數量逐年增多,企業規模逐步擴大。大多數危險品物流企業側重于危險品運輸,是原本具備危險品運輸資質的運輸企業、車隊等發展而來。部分危險品物流企業是由原來的危險品倉儲企業進行轉型,部分危險品物流企業是目前國內 的大型物流企業集團在現有領域上進行擴展的結果。
同現代物流業的對外開放一致,危險品物流業的對外開放力度近年來也進一步加大。荷蘭、日本、美國等國的相關企業也紛紛進入中國市場,以占領更多的危險品物流市場。
通過對典型危化品物流企業的調研發現,危化品物流企業的信息化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為企業業務運作提供信息化平臺
通過物流信息化系統的實施,實現從客戶訂單、物流計劃安排、過程管理及財務核算的一體化管理,有效實現系統與企業原有業務平臺的整合,從而為企業各層管理者及業務操作人員提供一個一體化集成的信息化平臺。
2、實現物流執行過程的可規劃
針對企業物流運作對安全性的特殊要求及降低物流運作成本的需要,需要通過技術的整合來實現物流運作過程中的可視化,具體包括車輛運輸過程的實時定位和可視化,企業業務管理的透明和可視,從而保證企業業務的 透明運作。
3、實現物流業務運作的精益化
降低企業的運作成本是實現信息化的重要需求,危化品物流運輸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應能夠對企業業務涉及的人、財、物實現精細化的管理,通過企業流程優化、系統支持的方式實現物流業務運作的精益化管理。
4、為安全提供技術和管理保障
安全管理是危化品運輸管理的重要內容,健康、安全和環保是危化品物流運輸企業安全管理的永恒主題。企業的物流信息化平臺應提供從企業安全標準化管理、人員安全培訓、業務運作安全監控、安全應急預案管理、應急管理等一體化的安全技術和管理保障。運用信息技術尤其是物聯網技術,為企業發展提供信息化的支撐平臺是當前危化品物流運輸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任務,通過信息化的應用,實現企業業務數據共享、流程優化以降低企業的運作成本,提高客戶滿意度。